请输入检索词
当前单库是 东平县地情资料库 东平县志(1986-2003) 点此打开全库目录


 第二编 自然环境
  第二章 地貌

   第三节 河流 湖泊


    东平县境内有22条河流,主要有黄河、大汶河、汇河、金线河等,全县河流总水面3527.6公顷,折合35.28平方公里,占全县总面积的2.6%。
    一、大汶河
    又名汶水,简称汶河。发源于沂源县松固山南麓的沙崖子村。汇泰山山脉和蒙山支脉之间诸水,迂回西流,经莱芜、新泰、郊区、泰山区、宁阳、肥城、汶上和东平等县市区。在东平县马口入东平湖,长208公里(包括大清河),再由东平湖清河门出湖闸泄入黄河,总流域面积8536平方公里。河道从鄣城村东倒沟子埝堤入境,至戴村坝长11.03公里,堤距1000米左右。戴村坝以下名大清河,长29公里。这段河道原来四汶分流,历经多次演变和治理,方形成今日独流入东平湖的大清河。河底比降3.4∶10000,河槽宽400至500米。除北岸北城子至韩山头因靠近龙山无堤外,其他河岸均有堤防,堤距多在700米至1000米,最宽处(郑庄北)达1200多米。汇入的支流均在北岸。东有汇河,其入汶口在戴村坝下游。西有跃进河由王台闸汇入。
    1956年设立了东平县大汶河管理段。
    二、小汶河
    自戴村坝以南,沿县境东南边界,至南旺湖的一条引汶济运河道。至十六世纪,小汶河成为引汶济运的唯一河道,又是分泄汶河洪水,减轻下游防汛负担的排洪河道。小汶河自戴村坝至南旺全长45公里。戴村坝至孙村一段12.5公里,右岸归东平县管辖。1959年建坝将小汶河入口截堵废除。
    三、运河
    运河俗称运粮河。即驰名中外的京杭大运河,是世界上开挖最早、最长的人工河,它最早开凿于公元前486年,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开挖整治,到元代形成了北自北京,经天津、河北、山东、江苏,南至浙江、杭州,全长1794公里的南北大运河、京杭运河的部分河段,经县境西南部,自靳口北入境经安山至戴庙北出境,长35公里,1958年扩建东平湖水库后,由于湖河分离,将运河改道湖西,遂将这段运河废除。
    四、汇河
    (古名坎河),俗称汇泉河。是大清河的主要支流之一。源出于肥城县陶山,流经肥城、平阴、东平三县至戴村坝入大汶河,全长49公里,流域面积1260平方公里。因东、西、北三面环山,汇集山水,故名汇河。在丁坞村北马安桥入境后,流经大羊、接山二乡镇,长22公里,堤距50至70米。
    五、小清河
    古右汶河道,是大清河的分洪古道,自龙崮村分流经郑海、彭集、王圈、河崖、南桥至州城镇西北马口入大清河,长30余公里。由于河道弯曲多,流水不畅,加之两岸堤防单薄,过去经常决口成灾。解放后,鉴于每年防汛任务线长面广,如加修堤防,不但工程量大,而且挖压土地多。因此,于1946年分别在龙崮和马口进出口处筑坝截堵,将该河废除。
    六、大清河
    上自大汶河下游戴村坝起,下至州城镇马口入东平湖,全长29公里,两岸堤距500米至1260米,主河槽宽400米至500米,河道比降1∶13000。河道河床尚流泽桥以上北高南低,全河上宽下窄,为宽浅型、流势相对较稳定的半山区河流。河道承接汶河流域全部降雨。
    七、东平湖
    位于县境西部,北起清河口门,南至金线岭围堤,西濒梁济运河和黄河大堤,东沿凤凰山及湖东排渗河。湖中有金山、昆山、土山、铁山等。东通大清河,西连黄河。东平湖水库是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的重要工程,它的作用是:分滞黄河洪水,削减黄河洪峰,控制艾山下泄流量不超过10000立方米每秒,以确保省会济南、津浦铁路、胜利油田和沿黄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。同时还接纳调蓄全部汶河来水。水库总面积627平方公里,东平县境内387平方公里,占全湖总面积的61.7%; 其中新湖区418平方公里,东平境内177.5平方公里,占新湖总面积的42.4%; 老湖区209平方公里,全在东平行政区内。水库原设计最大蓄洪水位46米,相应库容为39.79亿立方米,是蓄滞黄河洪水的大型水库,为全省第二大淡水湖。
    八、黄河
    从戴庙乡石洼村西入境,至旧县乡姜沟村北出境,全长38公里。河道纵比降约为1∶8000,横比降约为1∶600。两岸堤防相距1.44公里至3.45公里,主河槽宽度为300米至500米。主要工程:有涵闸工程5处,其中出湖闸2座(陈山口、清河门),分洪闸3座(石洼、林辛、十里堡)。另有16段36.326公里的黄(湖)堤防和7处控导工程。
    九、稻屯洼
    位于大清河北岸,涉及东平镇、老湖、梯门3个乡镇。原系县境北部山区诸小河道及坡水的汇集区,汇水面积272平方公里。清初与大清河连通,水涨漫灌落淤,水退耕种。清乾隆三十四年(1769年)筑大清河北堤后,水由王台闸泄入大清河。 由于汛期洼地来水不能及时排出,加之河床逐年淤高,形成常年积水洼地。建国前曾经积涝成灾。建国后,洼内修建围堤束水等工程,实行粮渔间作,并修建王台排水闸,王台、路口等排涝站。为确保大清河南堤堤防安全,于1954年上级确定为滞洪区。滞洪区面积66.1平方公里,常年蓄水位39.5米,蓄水1.95亿立方米,当大清河戴村坝站发生7000立方米/秒洪水,威胁南堤安全时,经上级防汛指挥部批准在北堤马口村南爆破,利用该洼分洪,设计蓄水位46.0米,蓄水3亿立方米。洼内有老湖镇、东平镇53个村,6.1万人,4866.6公顷耕地。


中小型河道简况表


河道名称
         起止地点
         长度(公里)
         备注


龙宫河
         戴村-双楼村
         19.0
         古为汶水南支,现入湖东排渗河


新御河
         王营村-桃园村南
         9.0
         入湖东排渗河


赵王河
         老庄村北-巴掌柳村西南
         7.0
         入湖东排渗河


苇子河
         后亭村-于海村南
         12.5
         现名排水沟,入湖东排渗河


北赵王河
         苇子河村西北-于海村南
         8.5
         入湖东排渗河


东金线河
         肥城孔庄北-席桥村东
         18.5
         入汇河


洪山河北支
         上套村-南山庄北
         8.0
         入汇河


洪山河南支
         大井村南-接山村北
         5.0
         入汇河


西金线河
         土安村郭山村一带-丁坞村北
         11.5
         入汇河


南金线河
         辛庄北-孟村南
         8.5
         入稻屯洼


白吉河
         井仓村北-稻屯村北
         11.0
         入稻屯洼


大清河北排渗河
         路口村-王台村南
         6.5
         入大清河


跃进河
         柿子园村-铁板桥村南
         13.5
         入稻屯洼


护林河
         马楼村-丁坞村大桥北
         5.0
         入汇河


戴码河
         戴庙-码头
         10.18
         入梁济运河




同层次的有3个条目
   第一节 灾害性地貌
   第二节 低山丘陵
   第三节 河流 湖泊 *当前记录*